豆瓣评分:7.5
推荐星级:★★★★★
电影院自关门以来,蜿蜒曲折的历程。时间是义愤填膺也是万般无奈。
我们不再能像过去,穿花拂叶后,浩气展长虹。
更多的,是在痛苦中反思,残忍中回忆。
我们变得更理性,也变得更残暴。
我们开始发现或者隐约地感受到,理性与残暴本就是一体,黑暗与光明一直都共存。只不过我们的过往,一直都只敢直视自己的光明,对于黑暗却闭口不提
我们所认为的美好,在于对时间的去浊留青。
其实,这个时候的我们都不断的接近一部非常优秀作品——《阳光普照》
1.人本是光与影的交汇
“这个世界,最公平的是太阳。不论纬度高低,每个地方一整年中,白天与黑夜的时间都各占一半。”
可这个世界最孤独的也是太阳,因为他只能是太阳,他必须永远地发光发热。也因为他是太阳,他能本能的感受到自己的对立面:黑暗的存在,这是一种来自全知视角的孤独。
而我们常人却很难感受到黑暗的存在,因为黑暗本身就是我们的一部分。
许光汉饰演的阿豪,就是太阳,他自身的属性,让他知道黑暗的存在。所以当老师在讲述儒家的伦理纲常代表《训俭示康》时,他反问老师“你相信吗?”
他认为东方社会里只讲述公序良俗,而不承认自身的黑暗就是一种虚伪。
在片中,阿豪跟郭晓贞讲诉了一个新版的“司马光砸缸”的故事:
“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玩捉迷藏,刚开始的时候司马光当鬼,在他把所有的小孩子找到了之后,他却突然说,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被找到。
大家你看我,我看你地说:‘没有啊,都在啊,哪里有少?’但司马光就是坚持,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被找到。大家拿他没办法,于是只好找他那个口中不见的小朋友。
找了一阵子,终于在树下看到了一个大水缸。大家看到那个水缸都很兴奋,指着那个水缸说:‘一定在里面......’可只有司马光站在原地,他拿起一块石头砸向水缸。
水缸破了,但是根本没有水流出来,大家都呆住了。因为他们看到一个小孩,坐在水缸的阴暗处,看着缸外,这个小孩就是司马光自己。”
而司马光,其实就是阿豪。
作为阳光,他当然知道黑暗的存在。可是他唯有坚持,去引导别人,并通过“砸缸”(即自杀)的形式。
大家才会开始正视站在黑暗处的那个小孩,也就是阿和。而在前部分,阿豪和阿和就是光明与黑暗的对立。
阿豪通过一次自我牺牲,开始让我们正视阴影的存在。
而后半段的重要人物菜头则是彻底的黑暗,他是阳光底下最为浓稠的阴影。
入狱前,他做事不分轻重,只图一时快感。他砍人特准,手起刀落。黑轮的手直接掉进油锅里,手迅速的膨胀。
入狱后,他做事不知分寸,只逞一时快意。他抽着烟,坐在自己一辈子也买不起的豪车里。他慰问阿和母亲和妻子时,毫无顾忌的说小玉是阿和的小女朋友的往事。
从头到尾,他好像都是一个“完美的”黑暗角色。甚至,阿和前部分之所以成为“阴影”也多半受他影响。
可就是这样一个角色,他奶奶的屋子被推到,无人过问。他自己被陈教练开车撞死,却被说成是维护正义,保证了阿和一家的阶层不至于跌落至谷底。
某种程度上,阿豪是阶级跃升的重要因素;而菜头却是阶级跌落的墨水池。
从这种角度来看,阿和倒是最幸福的,他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徘徊,他是光明与阴影的综合体。
他体会过黑暗,也开始步入光明。他不必为了作为太阳而黯然神伤,也不必为了作为黑暗而不择手段。
他真的很幸运,他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。
2.东方家庭中裹藏着的自私
现在我要说,《阳光普照》从头到尾就不是一个温暖的故事。
它表面的温情实质上是内心的自私。你相信吗?你敢相信吗?
《阳光普照》涉及两位人物的死亡,而这两位人物的死亡都与陈教练有着必然的联系。
阿豪的死,源于他的父亲陈教练。是他把阿豪塑造成了“阳光”。也是他让阿豪一直“掌握时间,把握方向”。
可能,他未曾意识到,阿豪成为“阳光”后,就已经不再相信这些公序良俗,也不必在乎这些“成功秘诀”。
而且陈教练一直未曾意识到的,阿豪的心理早已发生了异化。
在阿豪最先出现的镜头里,先是他一个人,随后出现了一群人。这个其实是阿豪内心世界的外化,说明他的内心其实早已经出现了问题。
同时,再思考一下,哪一个正常的人会说出暗黑版“司马光砸缸”,那样的故事?
就像是一辆豪车,驾驶者只知道“掌握时间,把握方向”,认为到了红灯的地方停车,到了绿灯的地方通行,人生就会平平安安,一路成功。
可他却忽略了,豪车的引擎却早已有所损坏。阿豪的死,像是一辆豪车没有征兆的滑出轨道,摔下山崖。
陈教练关心这些吗?不,他最先口口声声承认的儿子阿豪,某种程度上,只是他们作为底层人民实现阶级跃升的工具,这是一种亲情伦理中裹藏的自私,阿豪只需要掌握时间,把握方向。
菜头的死,更是源于父亲。在最后,陈教练在山头说出了那个最大的秘密。为了不让阿和继续被菜头骚扰,他开车撞死了菜头,用石头砸击。从他的口吻中,是父亲为儿子前途所作出的一种牺牲。
单从另外一个角度则不是,在最先陈教练和菜头在天台上交谈时,菜头把自己的经历一一捋列,陈教练的羞愧难当的表情,像是对于自己过去的不闻不问的反思。
可当他理所应当的说出杀掉菜头的时候,他完全的把菜头当成了彻底的黑暗。
他杀掉了菜头,实质上是为了避免让阿和继续跌入黑暗,让这个本身底层的平民阶级不至于跌落。他为了这个家庭做出了牺牲,一方面是伟大,另一方面则又是出于他自己执念,是一种思想上的自私。
而菜头的死,却需要通过陈教练与阿和两边的蒙太奇予以解释,他不再具有第三视角的阐述了,他终于成为了那个不被其他小孩所知的“小朋友”。
《阳光普照》的成功,更在于“温情中杀人”,它予以温情最大的讽刺,试图告诉我们,就算是最温暖的的话语,里面也透含着尖刀利刃。